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(记者 高新国)社会保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,但由于历史条件、资源禀赋、经济发展、政策机制等原因,京津冀社会保障在统筹协同、公共服务、协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和突出问题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卢晓光建议,以共建共享为重要抓手,推动京津冀在社保转移、异地就医、人才交流、养老服务等方面,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在加强社会保障统筹协同方面,卢晓光建议,京津冀深化重点领域合作,探索建立三地统一、符合实际的医保异地就医制度,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和就医人员范围,探索并实施三地工伤保险异地管理和直接结算办法。继续拓展养老服务,探索建立三地共建养老、护理机构发展机制,引导京津地区优秀养老服务机构到河北投资建院或技术入股。同时,创新资金筹措,加快发展商业保险,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可联动的善款基金池,将其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。
在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,卢晓光提出,从国家层面推动京津冀在医疗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体育等方面深化合作,实施一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,进一步完善人社服务平台建设,加强人才交流协作,推动三地公共就业和人才市场对接,互通海外人才资源和海外引才渠道,联合开展海外引才机构建设和组团引才活动。
为促进三地社会保障协同发展,卢晓光表示,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协作机制,加强区域性立法,健全完善包括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地方性法规在内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,并充分利用国家社保工作信息平台,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工作对接、技术链接、标准衔接,加快推进跨地区、跨领域的业务协作。